李斌对欧洲并不陌生。蔚来在德国慕尼黑设有造型设计中心,其品牌 NIO 及 logo 的发布会在伦敦举行。去年,蔚来进入欧洲市场,第一站选择了挪威。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令行业沸腾的消息。但是,作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同样格外激烈。新势力们胜算几何?
在加速向欧洲市场渗透的同时,比亚迪在海外横向市场的扩张也异常迅猛。今年以来,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先后宣布进入日本、柬埔寨、约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泊尔、巴西等国。
结合其最新布局不难发现,对欧洲市场,蔚来的态度已经明显转变。如果说前期侧重于将其看作营销高地,那么现在欧洲早已提升至重要的销售市场,开始了真正的商业深耕。
事实上,像蔚来一样,国内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势头早已有之,但今年格外猛烈,并且进入到真正以产品、品牌争夺全球市场的新阶段。
就在近日,吉利旗下领克汽车宣布最新的海外战绩。在刚刚过去的 9 月,其单月出口整车 6493 辆。在荷兰市场,领克 01 PHEV 在荷兰月销 801 辆,同比增长 44.1%,位居荷兰新车销量榜第 2,超过特斯拉 Model Y(559 辆)等新能源车型。早在 2020 年,领克就发布 欧洲计划 ,在荷兰、瑞典、比利时等开设线下体验店。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冲击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商业格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熟,产能稳定,具有先发优势。面对难得的市场窗口期,更早的全球化布局,或许能拿到更多的筹码。
不久前,李斌再次回到欧洲,站上德国柏林的演讲台。在这个全球汽车产业高地宣讲蔚来新的布局:未来,蔚来将进入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四国,以租赁方式,提供 ET7、ET5、EL7 三款车型,主要面向企业客户。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出海趋势的增强,出
比亚迪是其中颇为激进的企业之一。近期,其宣布和德国汽车租赁公司 SIXT 签署合作协议,SIXT 将在未来 6 年内向比亚迪采购至少 10 万辆新能源车。首批数千辆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第一阶段合作市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及荷兰。
这一布局并不意外,早在去年,蔚来就以挪威作为登陆点进入欧洲市场。此次再度加码,展现了其对欧洲市场的勃勃野心。
新能源车企争相出海,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可观;二是国内市场太卷,竞争激烈,车企试图在海外市场寻求更多机会。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出口 20.2 万辆,同比增长 1.3 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 16.6%。同时,根据中汽协的统计,今年 9 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 5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1 倍。
比亚迪相继宣布与经销商集团 Louwman、Hedin Mobility 合作,在此前的 7 月 5 日、8 月 1 日,为荷兰、瑞典及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
蔚来并非个案,它只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一个缩影。当下,到海外去、到欧洲去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产新能源车企的重要发展战略。公开资料显示,包括领克、比亚迪等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加大海外布局。欧洲是他们出海的 桥头堡 。
此外,包括爱驰汽车、岚图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均已在欧洲招兵买马。而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也在纷纷加大海外布局和市场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