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那么我国又是何时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呢?对此,业界较为认可的时间点是1994年4月,中国与国际的64KInternet信道开通(借助国际卫星信道接入),这也被认为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转折点。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次我们与世界的沟通,还仅仅是“窄带”沟通,能做的也仅仅是让国内的几百名科学家“体验”收发电子邮件。
让我们将时间回拨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通信的需求开始萌发,这也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数据包交换等研究相继出现;随后,ARPAnet(阿帕网)于60年代问世,并于1973年扩展成为互联网;之后一年,ARPA的罗伯特卡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了TCP/IP协议,终于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互联网大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说起海底通信,其历史比互联网还要早100年,只不过当时的海底通信还是借助电缆来实现的——1850年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开始在英法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当时只能发送莫尔斯电报密码;而到了1866年,英国在美英两国之间铺设全成了跨大西洋海底电缆(TheAtlanticCable)的成功铺设,首次实现了欧美大陆之间跨大西洋的电报通讯。随后,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人们对于实现全球沟通的梦想越发强烈,这也加速了全球海底电缆的建设——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
《人民日报》2019年8月18日头版头条发表了“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的通讯,关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其中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作为“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在报道中亮相,同时配发崔根良在光棒生产车间的图片。中南海连着最基层,人民领袖
5G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海量光纤网络的更新和升级需求,全球海底光缆通信网络建设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中国企业正积极布局。3月9日晚间,亨通光电宣告已完成华为海洋网络(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海洋”)51%股权过户手续,华为海洋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在“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器件-海洋通信及装
5月10日,“联通5Gn·共见未来”雄安5G创新发展合作大会在雄安新区
而说起我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则可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为实现两岸的电报通信,于1886年开始铺设通联台湾全岛以及大陆的水路电线年建成,其中一条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淡水)之间的水路电线海里),另外一条为台南安平通往澎湖的水路电线海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那么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互联网“宽带”沟通又是如何实现的呢?答案就是海底光缆。其实所谓的全球互联网,就是世界各国的网络相互联接而组成的超大型局域网,其中实现洲际间的联接靠的是卫星通信和海底光缆。不过考虑到卫星通信带宽有限且价格不菲,因此全球90%以上的国际数据都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是海底光缆构建了今天的全球“宽带”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