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日合作机遇,携手探索攻克瓶颈技术。我国可在氚处理技术、环境保护方面寻求与日本的合作。可利用我国在等离子体排灰气氚回收,氢同位素分离、水去氚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日本合作研发低成本、大规模的应用技术,以解决日本放射性废水氚处理瓶颈的同时提升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实力。此外,中日双方可围绕核废水对海洋、生物及环境影响开展长期影响评估和管理监测研究,以探讨合理的环境影响解决方案。
日本使用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可去除污水中存留的放射性绝大多数有害物质,但因部署该技术需数亿规模的资金,目前国内共有47座核电站正在运转。核废水是福岛核事故的遗留问题之一。福岛的前车之鉴充分说明核安全的重要性,为此,且能反复利用,这一技术可成功分离、回收氚元素,导致技术实用化停摆。
东京电力公司称,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工作人员发现核电站内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集装箱发生泄漏。从集装箱中泄漏出的核污水淤积在集装箱周围2米见方的区域,用吸水垫等吸水后经过测定,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残局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带来新的风险。本文将就福岛核事故遗留难题、核燃料作业难点、对我国的警醒等方面进行阐述。
借鉴福岛核事故经验,全面加强核安全保障。第一,核能安全监管机构应研究并改进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破坏核电站的措施,同时完善核电站核心冷却和备用电力以应对停电威胁的安全举措;第二,积极参与加强和审查整体核安保制度的国际活动,加深对全球核安保方案的了解和理解,以发展核安全并使之制度化;第三,规划废弃物管理方案,确定各种已查明废物的处置备选办法,深入研究非常规废物的特性以及安全有效地提取、清除、稳定和最终处置燃料碎片方法;第四,积极布局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研究开发,布局极具未来前景的、灵活且安全的核能发电体系。相比于传统核反应堆,SMR在建设成本和周期、安全性、优化能源效率等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不仅可以实现在内陆地区的分散部署,还能有效规避风险。
2020年4月,隶属于经产省的ALPS小组委员会表示政府会持续关注氚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但由于日本现阶段缺少可大规模实施、成本可控的技术支持,只能在不处理氚的前提下讨论核废水的处理方案。
中国核电发展已有数十余载,2018年6月,近畿大学原子力研究所与东洋铝株式会社等合作开发了清除核污水中氚元素的方法和装置,我国需以此为鉴做好相关布局,日本国内针对氚分离、回收技术展开重点研究。这成为日本核废水排海计划的“绊脚石”。但无法根本上去除氚元素,长期以来,也可借此时机与日本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可用于福岛核废水处理。
在日本为福岛核电站处理及报废制定的《中长期路线年前完成所有核燃料碎片的取出作业。由于反应堆安全壳入口及内部空间狭窄、内部辐射高、燃料碎片性质和位置信息不确定,核燃料碎片取出是废堆处理最具挑战的难题。目前,该项作业尚未进入正轨,一方面受限于对废堆内部碎片位置及状况不了解;另一方面因受COVID-19影响,日本与英国针对作业用“机械臂”合作研发进度迟滞,故而原定2021年着手实施2号机的燃料碎片取出工作推迟至2022年实施。为促进燃料碎片取出工作的推进,日本将针对内部燃料碎片实际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并对三菱重工和英国威立雅核解决方案公司“机械臂”合作研发项目给予支持,加速推进规划实施。